2020-11-24 00:01 |温州 |浙江新闻客户端 监制 徐月萍 统筹 李阳阳 尤建明 黄益丛 记者 甘凌峰 蒋超 |共享联盟苍南站 董少芬 陈盛华 饶道师 制作 张平亮 姜溯楷
浙报集团县级融媒体中心共享联盟“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大型移动视频新闻行动,11月24日在学习强国浙江平台、浙江新闻客户端、天目新闻客户端、小时新闻客户端以及有关县级融媒体平台推出第52期报道《一碗肉燕解乡愁》——
在浙南的东海之滨,一个镇以矿为名,它的明矾矿储量为世界之最,它就是苍南县矾山镇。
矾山镇有650多年明矾采炼史,鼎盛时期有矿工3000多人。矿工生活辛劳,喜欢吃一种小吃——肉燕来犒劳自己。肉燕“以肉做皮、以肉为馅”,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堪称奢侈品。上世纪90年代以后,矾矿陷入衰败,但肉燕的做法却传承下来。
今年50多岁的朱师勤是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矾山肉燕制作技艺”传承人,从13岁起他就跟随父亲朱为唐学做肉燕。矾矿衰败后,朱师勤到广东从事纺织行业,事业有成。2013年,矾山镇实施古建筑修缮工程,怀着对家乡的眷念和对肉燕难以割舍的情怀,朱师勤回到老家,重开“为唐公肉燕”并创办肉燕展示中心。
矾山肉燕因形似飞燕而得名,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实则精细。其中,最讲究的要数燕皮的制作过程。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温湿度,都需要对燕皮的工序以及藕芋粉用量进行调整,非常考验手艺人的眼力和手感。为让百年工艺发扬光大,朱师勤与苍南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成立矾都肉燕培训机构,手把手传授肉燕制作技艺。
截至目前,培训班共培养200多名肉燕实用人才,近半学员在全国各地就业创业。他们靠着这门手艺发家致富的同时,也让矾山肉燕享誉大江南北。
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也让越来越多的矾山人加入到肉燕生产和加工中。矾山镇将肉燕加工作坊引入集中的产业园,规范生产引导产业发展。如今,线上线下、各大商超都有了矾山肉燕的身影,带动数千村民致富。
五次尝试仅一次成功!天降甘霖背后,乐清这场人工增雨有何不同?
1适时人工降雨 攻坚供水工程 温州各级部门联动保供水
2涉阳性冻龙虾!温州两地发布紧急通告
3滚动 | 一夜发射38枚人工增雨弹 温州累计增水量325.7万吨
4快讯 | 温州涉疫“冻龙虾”最新排查通报:涉及三地,全部阴性
5瑞安探索打造大学生就业“一件事”联办平台 38个高频事项“一站办”
6寒假期间教师学生非必要不出市 温州部署最新防疫举措
7国网苍南县供电公司:电“联”网红 春节“带货”不打烊
8暖心推出首批企业共享食堂 仰义妙解留温员工“吃饭难”
9手机扫一扫田间到餐桌全知道 温州食用农产品一张网掌控
10
最新评论(8 )
暂无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