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5 17:29 |五水共治 河湖长制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称《建议》)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诗画浙江、全域美丽”初步呈现,而在未来的发展中,也要着力以“四大建设”为主平台优化省域空间布局,坚持陆海统筹、深化山海协作,形成“一湾引领、两翼提升、四极辐射、全域美丽”的总体格局。
这一极富创新性的表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一个明晰的方向,那就是要把“美”作为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一种内在属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全域美丽”建立在相对均衡的物质富裕基础之上。“八八战略”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等内容的着眼点,都在于社会的普遍富裕。从“两富浙江”到“两美浙江”再到“全域美丽”,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亦即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当下,更显现出更高质量的对“美”的追求。
其次,“全域美丽”表现在生态环境优化之中。《建议》强调“加强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既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的需求。特别是两条“大花园”构建思路,即构建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有机贯通的美丽浙江建设体系和打造名山旅游圈、秀水旅游线、文化旅游带,与城市群、大通道等国家、省级建设的总体思路密切契合。
再次,“全域美丽”表现在高度自觉的社会文明风尚之中。社会文明风尚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浙江要将“人文之美”与三种分层排列的社会文明形态相融合:在思想层面,把“美丽”与理论武装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行浙江“最美”品牌培育行动;二是在社会层面,把“美丽”与公共文化结合起来,文化数智创新已经成为浙江社会全域美丽的重要特征;在产业层面,把“美丽”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之江文化产业带和影视文化创新中心的提出,使数字文化产业有抓手。
最后,“全域美丽”表现在指向美好的共同家园营造之中。“美丽”必须体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的主观感受上。《建议》提出,在“十四五”时期,浙江省要“更加彰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清廉之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根本评价标准是人民群众对富、惠、安的感受,是“社会全面进步”作用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显现。这就需要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上,让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
来源 | 浙江日报
作者 | 林玮 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编辑 | 王恺审核 | 谢水兔
未来余姚,重点做好六篇文章!
12020“最美宁波人”!看看都有谁
22021年湖州市春季“开学法治第一课”开讲啦!
3金华市尖峰山高尚休闲区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吴琦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4首块“浙A区域号牌”诞生!杭州交警提醒:很多人审核未通过,原因在这!
5起航今选|杭州小客车“区域指标”和 “浙A区域号牌”政策实施
6花期提前!浙西万亩油菜花震撼回归,惊艳春日的金色花海,不用门票也能美到窒息!
7全国政协会议议程来了!
8最新疫情通报:28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19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截至目前安吉无确诊病例
9嘀嘀~小电驴出行,请注意安全
10
最新评论(8 )
暂无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