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17:39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亚丽 周旭辉 通讯员 魏衍方 徐潇卓
你以为的种地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吗?日前,在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的云棚内,记者看到了梦想中的智慧农业模样:地面上,一个个穿梭机器人正在运输刚采摘下来的农产品;头顶上,空中轨道机器人在来回巡视,当感知到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它还能监测病变植物拍照识别及远程诊断……
一个以乌镇为中心,辐射全国数字农业的“云上农业”样板间已然成形。据了解,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占地约700亩,作为本届互联网发展论坛推出的“一馆一园一场”之一,是本届大会数字农业相关的重要成果展示及体验的重要窗口。
在云棚系统数据方舱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试验场内的气候、种植、生产、农资、专家、销售、市场等各类农业数据实时滚动着。“这里是试验场的‘智慧大脑’。”谭家湾云上农场负责人宋磊指着大屏幕说,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支撑,试验场内各农业场景中的关键要素数据已全部“上云”,实现种植、追溯等全流程自动化,为“上云”的各涉农主体提供跨区域综合赋能服务。
山东寿光的种植户,已经感受到智慧农业的魅力。看中长三角的广阔市场,他们想在浙江建立西红柿种植基地,可当地的品种到了浙江会不会水土不服?
“我们先对西红柿的‘原生环境’进行采样,根据采样数据建立一套生长模型,再在试验场进行培育。”宋磊表示,数据化的管理,不仅能给农作物找到更多新家,还能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利润,这些进入长三角地区的西红柿,身价就从每斤几块钱飙升到了20元。
智慧农业,标准化是关键。以前,地种得好不好全靠自身经验,存在很大局限性。如今,物联网和5G的运用,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得以可视化监控与数据管理,抽象的种田经验变成了标准化、数字化的模型。何时浇水、湿度如何?农民在手机点一点,就能远程精确种田。
此外,在试验场的“智慧大脑”上,各地的农民还能实时与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就农业生产咨询互动,专家也可以实现对云棚的远程托管。今后,以乌镇为中心,试验场将用“数字技术”为全国上云涉农主体提供跨区域赋能服务,帮助传统农业企业转型升级,让智慧农业走得更远。
杭州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健康码演示”APP案
1注意了!丽水莲都取消公共场所人员集聚活动
2你期盼的杭州地铁四期建设规划何时批复?预计就在今年
3滚动丨杭州临安喊渴:开源节流,时刻准备着人工降雨
4冷吗?本轮寒潮是个急性子 明日气温回到两位数
5浙江多地遭遇“50年一遇大旱” 开源节流 各地齐力抗旱
6坚决说“不”!这种特殊“馅”的包子,医生不能吃!
7事发杭甬高速 200多万网友点赞的这俩小伙找到了
8作者和出品人都是杭州人 揭秘电影《缉魂》背后的浙江故事
9置办年货好去处 笕桥近江农品汇明天开业了!
10
最新评论(8 )
暂无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