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11:53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钱祎 通讯员 王舜毕
近日,宁波海事法院对一起境外冻品海上走私案公开审理后当庭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王某财以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个月,并处罚金110000元;违法所得70000元予以追缴、上缴国库;违禁涉案冻品308吨予以没收。据悉,此案是浙江省首起由海事法院受理的海上走私犯罪案。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9年9月,被告人王某财受他人雇佣,担任“鸿达2”轮轮机长并负责工资发放,与谢某坤(船长)等66人(均另案处理)于2019年10月初驾驶“鸿达2”轮出海,靠泊于境外海域的一艘货轮上,非法接驳冻鸡爪等货物308吨,通过绕关方式走私进境;同年10月17日晚,在卸驳上述货物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查获。此外2019年8月下旬,被告人王某财亦受他人雇佣担任轮机长并负责工资发放,与谢某坤等6人驾驶“鸿达2”轮前往韩国一港口,非法接驳冷冻鸡爪等货物共计472吨,通过绕关方式走私进境。另查明,被告人王某财获取非法所得70000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王某财受他人雇佣,逃避海关监管,伙同他人通过绕关方式走私来自境外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产品,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罪。
在共同犯罪中,王某财起次要作用,系从犯,依法予以减轻处罚;审理过程中,王某财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可指控的罪行,愿意接受处罚,可从宽处罚。
通过海上绕关走私进境的冻品未经检验检疫,有的是冰冻多年的“僵尸肉”,一旦流入国内市场将造成重大食品安全卫生风险,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海上走私共同犯罪一般涉及船舶操作、装卸作业、跨境内外海域,海事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有利于发挥海事审判专业性。
为强化对海上安全和秩序的司法管控,稳妥推进海事刑事审判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海事刑事案件管辖制度改革,宁波海事法院和宁波市检察院签署了《关于海事刑事案件审理试点工作机制的纪要》,确定宁波海事法院试点审理发生于宁波市域港口和水域的一审海事刑事案件。双方将持续聚焦世界一流强港建设,进一步健全海事刑事保障机制。
杭州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健康码演示”APP案
1注意了!丽水莲都取消公共场所人员集聚活动
2你期盼的杭州地铁四期建设规划何时批复?预计就在今年
3滚动丨杭州临安喊渴:开源节流,时刻准备着人工降雨
4冷吗?本轮寒潮是个急性子 明日气温回到两位数
5浙江多地遭遇“50年一遇大旱” 开源节流 各地齐力抗旱
6坚决说“不”!这种特殊“馅”的包子,医生不能吃!
7事发杭甬高速 200多万网友点赞的这俩小伙找到了
8作者和出品人都是杭州人 揭秘电影《缉魂》背后的浙江故事
9置办年货好去处 笕桥近江农品汇明天开业了!
10
最新评论(8 )
暂无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