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浙江法治报/用老照片诉说我们的无悔援疆情
用老照片诉说我们的无悔援疆情

这个夏天,浙江市民说得最多的关键词,非“热”字莫属。而比天气更火热的,当然就是我们的援疆老照片征集活动了。

“一张老照片•一段援疆情”浙江援疆20年老照片征集活动自上个月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的邮箱也源源不断地收到来自全省各地援疆人提供的珍贵图片。尽管这些图片的背后主人公身份不同,故事也形形色色,但从中我们却发现,那段援疆记忆中承载的浙江援疆人身上的这种勇担重任、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是一脉相承、可歌可泣的。

此次活动征集的是浙江援疆20年来的照片,但我们也收获了一些惊喜,那便是一些历经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老照片。他们的提供者,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往新疆的支边青年。这一群人怀着赤诚之心来到祖国边疆,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远方的土地。在泛黄的光影中,想到这些意气奋发的阳光小子如今已变成耄耋老人,我们在感慨岁月无情的同时,也感激于他们的分享。他们的援疆壮举,必将激励着下一代浙江援疆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1956年—1959年 浙江人林曼欧在新疆荒地勘测设计局103队任技术员期间在塔里木盆地戈壁滩荒无人烟地工作时留影。(林曼欧 提供)

1958年秋,林曼欧在新疆荒地勘测设计局103队任技术员在野外帐篷内设计图纸工作时留影。(林曼欧 提供)

1958年, 浙江人杨纪劻当时所在的交通部第五设计院桥梁科接到援疆任务,前往勘测设计新疆伊犁河大桥和布尔津额尔齐斯河大桥。当年伊犁河是用渡船渡河,老百姓靠一条钢索一条大船往来,交通十分不便(杨纪劻 提供)

1958年,从事新疆伊犁河大桥和布尔津额尔齐斯河大桥勘测设计的工作人员在船上进行流速和流量测定等工作。(杨纪劻 提供)

2004年10月31日,第四批浙江援疆教师在和田合影(杭州市援疆指挥部 提供)

2009年4月25日,维吾尔族的老师和学生们在和田市浙江中学的校园内里打乒乓球。和田市浙江中学由浙江省援建,在这里,浙江的先进教学经验落地开花。(傅孟起 摄)

2011年2月24日,浙江省第七批331名援疆干部人才抵达新疆阿克苏,其中大部分是教师、医生和业务技术骨干。(赵修开 摄)

2012年7月,嘉兴市援疆指挥部为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嘉兴第一实验学校全体学生捐赠爱心书包。(赵修开 摄)

2012年8月,宁波援疆医生走上街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为群众提供免费义诊。(赵修开 摄)

2014年7月14日,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援疆医生方丹波戴着谷歌眼镜示范带教手术。从术者视角采集的画面传到网上后,当地医生可随时上网学习,不必同时挤在手术室里“围观”。(潘海松 摄)

2017年4月,浙江援疆医生胡才宝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用鸡腿模拟人体的大腿肌肉组织做“胡氏鸡腿”重症超声培训,让学员们掌握血管穿刺的要领和技巧。(欧阳蓓蕾 摄)

2017年7月,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丝路科技袜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操作。丝路科技袜业有限公司为衢州市援疆指挥部“百村千厂”工程试点单位,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甘居鹏 摄)

到本月月底,援疆老照片征集活动就将告一段落。在此我们再次呼吁,如果您手上有浙江援疆20年的照片,特别是1997年-2010年浙江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的图片,请将其扫描或翻拍上传,附上简洁的图片说明,并注明您的姓名与联系方式,发送到邮箱zjzfsyxh@126.com。如有疑问,也可致电0571-87054423,联系人:小郁。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