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州/南太湖来风丨长兴石泉村:千金难买西流水
南太湖来风丨长兴石泉村:千金难买西流水

长兴吕山属于弁山西麓的支脉。三国时,吕蒙随孙策在此屯营讨伐严白虎,故取名吕山,又名吕蒙山。

吕山集镇面河背山,长兴港(又名吕山塘、张王塘,今辟为长湖申航线)与泗安塘交汇于古集镇之西侧,自古至今为重要航道,吕山塘古时为长兴到湖州、杭州、苏州等地的出入口,北宋时即设有维护治安的巡检司(元代移至四安镇),解放以后又拓宽为长湖申航道,被称为“东方小莱茵河”。

吕山由于扼河耸立,故系军事要地,吕山又系长兴古代风景区,明代有蒙山十二景之称谓。沈周诗曰:“君家吕山秀相傍,亭馆依山起池上。”

因特产丰富,水运发达,传统农业经济时代,长兴南部李家巷、吕山一带十分富庶,历来多富民望族。

李家巷的石泉村,别名宅前村,系吕山“石泉吴氏”望族的发源地。石泉村位于弁山西麓、吕山之阴,紧枕茶磨山,面临青山,背倚青山。因茶磨山石缝中多泉水,故名石泉村。

从茶磨山流淌而下的山泉水汇聚成一条山涧,由东南朝西北方向穿村而过,所谓“千金难买西流水”,是为绝佳风水。最初这条山涧是在村前而流,只是随着人口的增多,村落扩展,才形成今天从村中流过的格局。

石泉村中西流水

清乾隆十九年进士钦陛璠所题《吕山吴氏重修族谱序》云:“吾邑吕山吴氏,自梁著作郎均隐居故鄣青山,厥后其子僧永尚萧长公主为驸马都尉,移住今地,则吕山者实吴氏第二世之发祥基也,代有闻人。”

南朝梁时著名文学家吴均,生有二子,其次子吴僧永被梁武帝招为驸马都尉,始迁至吕蒙山之阴,以为封地。自此吴姓宗族便一直静静在此繁衍生息,“至前明科第蝉联,赀财饶富,甲于一县。故吾邑望族推为吴为最,由来旧矣。”

明代是“石泉吴氏”发展的高峰,明嘉靖年间尚书顾应祥在《吕山吴氏族谱序》中云:“入国朝以来,青霞翁中、樵乐翁畴、棲云翁蒉祖孙相继富而好理,所交皆当朝名臣,海内名士,于是吕山之名盇著。厥后科第競发。而棲云嗣巢松翁琼充拓益盛,田至千顷,租入数万,棹楔之峥嵘,亭池之幽邃,冠盖之往来,骚人墨客之题咏,无论一郡通浙省无过之者矣。今虽大不如昔,而诗书礼义之俗犹存。”

2018年在董家坞发掘吴氏先祖墓葬70余座,发掘文物150余件,其中含金钗、青花瓷、龙泉青瓷、青瓷香炉等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长兴太湖博物馆。

石泉明代牌坊

吴珫(1454—1521),字汝琇,“世居吕山,宅旁有井泉,甚甘,因以自号”。清同治《长兴县志·人物》记载:“珫少孤,颖异绝伦,而不习举子业”,“素与伯氏共炊,饶于资,逮析箸,尽剖膏腴与伯兄,仅取其硗瘠者,独请父藏书数屋,建环山楼于董坞先墓侧。键户二十年不下。博通典籍、尤精皇极经世之学,名动公卿,郡守刘天和北面受业,夫人亦执弟子礼。安仁刘麟、金陵龙霓、关中孙一元皆以珫故,来称礼焉。宁王宸濠曾以币交,珫峻却之。”

光绪吴氏夹浦

“时刘麟以知府罢归,龙霓以佥事谢政,并客湖州,与郡人故御史陆昆善。而长兴吴珫隐居好客,三人者并主于其家。珫因招一元入社,称‘苕溪五隐’”(《明史·隐逸·孙一元传》)。其中记载:“吴珫,长兴人,励志读书,不屑举业,筑室董坞山,与安仁刘麟、金陵龙霓、关中孙一元,归安陆昆结社湖南,称“吴兴五隐”。

“郡守刘天和每有请质,必造其庐。珫精邵子皇极数,博极群书,所著名动公卿,所著《三才广志》三百卷、《史类》六百卷,藏于家。”(明万历《湖州府志·逸遗》)

刘麟官至工部尚书,孙一元著名诗人,但都客居于吴珫家,足见吴珫的影响力。

吴珫不求闻达,不乐仕进,一生怡情于山水诗文之中。其著述十分宏富,《明史·艺文志》记载的有:《三才广志》《史类》《天文要义》《皇极经世钤解》《太乙统宗宝鉴》《太乙淘金歌》《六壬金钥匙》《元元集》《环山楼集》等。

而存世至今的只有《三才广志》,这是我国现存古代私纂类书中内容最多、工程最为浩繁的一部,它采撷广博,资料翔实,上通天文,下达地理,中有人类、禽兽、昆虫乃至文学、乐律等,包罗万象。且检索方便,并附有部分舆图和各种各样的插图。寻流溯源,说明在十五世纪我国已有百科全书的雏形,要比欧洲早二百多年。

《三才广志》以天、地、人分类,此书名出自《周易·说卦》:“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广之。” 吴珫将他那部呕心沥血编成的类书命名为“三才广志”,实有其深意所在。

由于卷帙浩繁,吴珫的《三才广志》编成后一直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出版,数百年间从未刻印过。2002年,此孤本收录于《续修四库全书》;2014年1月,又被列入文化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使传世华章古为今用。

吴珫墓志铭

吴珫因长于占卜,神乎其技,逝后被奉为“吴半仙”,留下很多经典传说。

清光绪《吕山吴氏宗谱·吴珫行述》有“吴珫出世,道友投胎传嗣”及13条生活中的神算小故事。民间流传有吴珫遇仙成半仙、吴半仙帮皇后找金钗、吴半仙错算得教训等故事。

吴家的另一名人吴琼,因家资殷实,富甲天下,人称“吴十万”。为此,当地流传了多种版本的“吴十万”民间故事,如《吴十万娶媳妇》《吴十万做寿杀神龟》《吴十万与洞庭山席家比宝》等。

石泉溪涧上永丰桥和庆元桥东西遥相呼应,村民形象地称其为“鸳鸯桥”。

永丰桥为单孔石拱桥,据吴氏族谱记载,建于明中期成化至正德年间,清嘉庆年间重修。明中期石泉吴家出了吴珫、吴琼等数位能人,相继科举高中,于是大兴土木建设家乡,永丰桥应该重建于此时。

永丰桥金刚墙和拱券均为太湖石,拱券还是古老的分节并列砌置法,假天盘石为太湖石雕刻的吞水兽,具有明显的明代风格,而桥面花岗岩为后期清代重修所改。经仔细观察永丰桥拱券还有武康石,说明始建年代有可能更早。而村中另一座石桥名庆元也能说明问题,庆元(1195-1201)是南宋宁宗的年号,也是该桥的始建年代。庆元桥是一座弧形武康石桥面的单孔石梁桥,护栏和抱鼓石为花岗石应是嘉庆重建所改。

永丰桥有两幅楹联,东南侧的楹联为“苍明彩鹢迎斜日,柳暗青龙泊晓烟”,西北侧的楹联为“九曲环流同箬水,双桥鸳起冠蒙山”,两幅楹联所构成的一首完整七言绝句:“九曲环流同箬水,美桥鸳起冠蒙山。花明彩鹢迎斜日,柳暗青龙泊晓烟。”将曲水环流、双桥鸳起、空蒙吕山、夕阳斜日、画舫人家、柳暗花明、袅袅青烟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江南画卷。

石泉永丰桥

石泉村村外一直到吕山港边都是㘰区良田,㘰田中零散地分布着丁家塘、上湾、塘桥几个小自然村,紧邻张王塘港(又名吕山港)的塘桥自然村全然是一幅㘰角村落的风貌。

清同治《长兴县志》记载:“塘桥在县东南十八里,跨驸马渎(顾志)。咸丰六年,节妇俞张氏重建。”

塘桥即众安桥,系花岗岩石质的三孔石梁桥,如今的古桥石梁东侧镌刻着十七个楷体大字“咸丰乙卯年俞进生之妻张氏重建众安桥”,跟县志的记载可以相互印证。

塘桥下的河流已近干涸,从旧志记载中方知这条连通张王塘港的支流叫作“驸马渎”,这显然是与石泉吴氏先祖吴僧永相关。

吴僧永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吴均的次子,也是梁武帝的女婿,他是始迁吕山之阴的吴氏始祖。吴僧永迁来此地的年代,如今吕山南北的平原还是沼泽密布,他带领人们开挖塘河,筑堤围田,估计是这个缘故,后人便将这条人工开挖的小河叫作了“驸马渎”。

2019年,石泉村启动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修缮工作,村庄开辟了石泉十景:吴均故里、耕读传家、吴琼故居、船花浜、吴府官厅、吕山石泉、驸马宅第、环山楼、五隐亭、金狗星墩。

为了复原传说中吴府官厅,石泉村专门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建筑设计,仿古做得很是精致,仿佛翻开了尘封许久的历史画卷。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