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万象始更新。在1月30日召开的上虞“新春第一会”上,区委书记鲁霞光发出了全面建设“青春之城”的誓师动员令。
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上虞如何保持领跑的先发优势,直面并跑的竞争态势,扭转跟跑的短板劣势,实现加速超车、变道超车、换车超车,是其必须回答和思考的一道考题。
从同心到共识,从谋划到开局,上虞提出建设“青春之城”,力争干出第一等工作,拼出第一流作风。那么,作为开局之年,上虞准备好了么?
刘盼摄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孙子兵法》有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上虞“青春之城”建设的背后,是全区上下从政治、战略、全局的高度达成的一场共识。
对上虞谋定的“青春之城”,决不能狭隘地看待。
上虞建设的“青春之城”是以全生命周期、全年龄段的人的年轻化青春化为导向,不仅是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更要建设包括儿童、妇女、老年人群等在内的全龄友好型城市、生态宜居型城市、文化包容型城市;不仅是城市发展、激发活力的问题,也是产业发展、焕发青春的问题;不仅涉及党委政府各部门的责任,也包括每个企业、每个市场主体乃至每个上虞市民的责任。
它是一项统揽全局、引领未来的系统工程、改革工程、发展工程,包含产业、人才、文化、环境、社会、党建等方方面面内容。
对上虞“青春之城”建设,也不能割裂地看。
上虞提出建设“青春之城”,经过了大量调查研究、集思广益。这一主战略,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科技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求完全契合,它运用了“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和实践观,体现了上虞历史文化传统、城市演进规律、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
可以说,这是上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谋早谋长谋远之举。以“青春之城”建设为主战略,上虞力争在在人才引进、人口集聚、“三位一体”创新驱动、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上下好先手棋、塑造新优势,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绽放创新之力、青春之光、现代之美。
刘盼摄
下好“三手棋” 争出第一等
如何在全面建设“青春之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上虞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起好步、开好局,上虞准备了“三手棋”。
创新已成为深刻在上虞骨子里的基因。上虞准备的“第一手棋”,就是聚力创新深化,在锻造“青春之城”核心动能上加快取得新突破。
上虞将把创新的龙头进一步挺起,把“引进人、成就人”的理念进一步树起,把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进一步打开,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和“科创赋能提质年”活动,以更高站位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以更大力度抓好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工作,更多的用创新的独门绝招、突围破圈实现发展的独占鳌头、勇立潮头。
“第二手棋”,聚力改革攻坚,在释放“青春之城”青春活力上加快取得新突破。
上虞是靠吃改革饭起家的,便民服务中心引领全国改革之风;杭州湾经开区、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等平台,都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率先发展的主平台;传统优势产业——化工产业,也曾面临“成长的烦恼”,历经“壮士断腕”、改革攻坚,最终塑造形成了高质量发展态势。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上虞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竞争力,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大改革攻坚,围绕高品质生活加大改革攻坚,围绕高效能治理加大改革攻坚,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新突破,推动数字化改革在急用先行、实战实效上再突破,趟出一条新路,
“第三手棋”,聚力开放提升,在做强“青春之城”的主平台上加快取得新突破。
开放是一个激活存量、赋能增量、转化变量、聚合能量的过程。上虞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是杭州湾大湾区的核心区域,是唱好杭甬“双城记”、发挥“金扁担”作用的重要支点。一直以来,上虞坚持打开放牌、走开放路,坚定不移实施城市“拥江西进”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行动计划,在融入绍兴主城区、融入大湾区、融入长三角中打开了开放的格局、赢得了发展的主动。
新征程上,上虞将继续做深做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这篇大文章,做优做强“一江两岸三城多片区”开放主平台,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统筹内源发展与对外开放,以大开放抢抓大机遇大风口,续写开放图强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