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期,大家一定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无论是用药指南、谣言疑惑、医疗服务、身体养护等问题,还是“脑洞大开”的科普知识,只要你提出来,主持人“易小问”都会帮你找到权威专家答疑解惑,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一直是家庭防疫的重点保护对象。疫情之下,如何做好老年人群的防护和诊治,帮助他们尽快康复?本期“防疫300问”,易小问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为大家解答。
1、易小问:网友“皮皮Fei”想知道,家中父母相继感染,要怎么保护同居的老人?
裘云庆:一旦家里同住人感染了新冠,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四点,减少同居老年人的感染风险:
第一,减少接触。若有条件,可将感染者转移至其他住所,或用单独的房间进行隔离。家人和老人都需要注意手卫生。感染者需与家人分餐并做好餐具消毒。
第二,佩戴口罩。若必须接触时,建议双方佩戴N95口罩。
第三,清洁环境。做好共用空间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卫生间以及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水龙头等。
第四,加强观察。注意观察老人的情况,有问题随时处理。
2、易小问:网友“Zlkyx”想知道,老年人感染后会有哪些症状?需要送到医院就诊吗?
裘云庆: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也常表现为咽干、咽痛、发热、全身酸痛、头痛、胃口差、嗅觉或味觉减退、乏力等。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还容易出现原发基础疾病的加重,并表现为相应的症状。如果出现下列情况,需及时就医:
第一,出现高热不退或发病大于3天、严重的乏力、胸痛、胸闷、气短、黄痰、咯血或痰中带血等,可能是合并肺炎或原有心肺疾病加重;
第二,头痛、头晕、口角歪斜、说话含糊不清、进食呛咳、神志不清、肢体乏力,可能是心脑血管急症发作;
第三,出现腹痛、腹泻、呕吐、进食困难、呕血、便血、神情淡漠等,要到医院排查各种腹部并发症;
第四,原患有各种慢病的病情加重,比如咳嗽、气喘、血糖、血压明显升高、下肢明显水肿、不能平卧、皮肤感染、足趾发黑等;
第五,走路不稳或摔倒,跌倒后出现肢体疼痛、头痛、呕吐、气促等。
3、易小问:网友“皮卡皮卡”想知道,奶奶72岁感染了在家治疗,除了体温、心率,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指标?
裘云庆:老年人一旦出现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一定要加强监测。老年人对机体异常的反应不如年轻人明显。比如有些老年人已经体温升高了,却并不知道自己发烧。此外,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有可能会发生“沉默性低氧”,家人觉得他的呼吸状态似乎还挺平稳,但血氧饱和度可能已经比较低了。
特别提醒老年人或陪护老人的朋友,一定要监测老人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以及外周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果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93%),要及时就诊。就诊越早,救治的成功率也越大。
还要注意观察老年人一般生活情况的变化,比如是否能够很好地进食,大小便的情况是否正常,有无尿失禁、小便量明显减少等。还要特别注意老人的精神状态。如果老人出现明显的嗜睡、交流障碍、不认人、表达没有逻辑等情况,都是危险的信号。
4、易小问:网友“毛小伍”想知道,老年人平时就需要吃很多种药,感染后要怎么正确用药?
裘云庆:对于居家的老年新冠病毒感染者以对症治疗为主。
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不建议中断其慢性病相关用药。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关注病情变化。在发烧期间,特别是使用退烧药时,一定要注意血压监测,如果血压已经偏低,低于正常水平,降压药就可能需要减量,甚至停用,等血压恢复正常时再按照常规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吸入药物则需要规律使用,不能随意停用。另外老年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吃饭很少,所以要监测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同时,还要防止老年人跌倒。感染和发热都会使老年人更加衰弱,稳定能力下降,容易跌倒甚至骨折。活动时最好要有家人的帮助,走道要保持通畅,地上的水要及时清理。同时,老年人在家要穿合适的鞋子和衣服,避免绊倒。在起夜时,可以在醒后半分钟再起床、起床后半分钟再站立、站立半分钟再行走,一定要完全醒来再起身。
5、易小问:网友“PikaPika”想知道,老年人居家,做什么运动比较合适?
裘云庆:如果没有感染新冠病毒,老年人要根据个人身体条件,适当在室内进行体力活动,可做广播操、八段锦、打太极拳、散步等,每次活动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每周锻炼4~5次,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中间可适当休息,运动后应微微出汗,不要过于劳累。如果在新冠病毒感染期间,要更多休息,减少锻炼强度,以自觉不累、不胸闷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