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坚持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有这样一个很飒的学生宿舍,三名退役复学大学生在经历了军旅生涯的磨炼后,回归大学,另外一个则是国家一级运动员,他们努力学习,将曾经的优良作风带回到校园,感染影响着身边的同学。
日前,记者就来到了该校早湖1号楼603寝室,见到了寝室的主人——张文俊、杨杰、孙立洋和虞天俊。
三天一打扫 男生寝室也可以一尘不染
一尘不染的地面、摆放整齐有序的物品、床上的“豆腐块”,衣架上的军装……走进603寝室,就给人一种十分精神的感觉。张文俊介绍,杨杰曾服役于海军,孙立洋和虞天俊则都曾服役于武警,退伍后他们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作风习惯。在男生寝室楼里,603寝室是绝对的标杆,而他作为603寝室的其中一员,也倍感骄傲。
一个寝室有三个退伍“兵哥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保持宿舍的干净整洁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三天进行一次大扫除、周末进行一次寝室杂物整理。”张文俊说,尽管自己是唯一一个没有部队经历的人,但在三名“兵哥哥”的感染下,加上自己曾经运动员的生活,他对自己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跟室友们一起早起、锻炼、叠衣服等,他们还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装扮寝室,把一个单调的男生寝室变成了温馨的小家。一份舒适,两份恬静,三份整洁,四份和谐,是他们给自己寝室的贴上的标签。
四个人的寝室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锻炼。寝室内运动器材一应俱全,在寝室做无氧运动早就成了他们每天的习惯。“运动,不仅是为了塑造更好的外型,也是为了更强健的体魄、昂扬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孙立洋说。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比其他寝室更多地关注国家大事,讨论一些军事问题,用他们的话说,尽管只是两年,但入伍期间的感情,是他们无法割舍的,在他们心里是永远的记忆。
“自律让我们自由。”在闲聊中,他们还打趣地说,由于曾经的部队经历,让他们深知纪律的重要性,因此整个寝室都格外遵守学院和寝室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
互相督促 学习上共同进步
在校园里,他们不仅在内务上以军人本色要求自己,在生活学习上也严格要求自己。从当时怀着满腔热血投笔从戎,到现在重拾书卷,踏进大学校园,变换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初心。
听机械工程学院年级辅导员麻一虹说,603寝室的这群孩子是最不用老师操心的,不仅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尤其是杨杰因为部队退伍晚的关系,直到学期过半才到学校学习,因此他前面的课程都需要加紧补习。好在寝室里的三位同学一直帮助他,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寝室四人都顺利通过了学院的期末考试,无一人挂科,两人甚至取得了专业并列第一的好成绩。
“在学习上,我们四人以寝室为单位,组建了一个学习小组。同时建立起一个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的机制,进入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优良循环。我们一起上课,一起讨论,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有趣起来。”张文俊说。
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比赛,如之江杯、运河杯、挑战杯竞赛、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等。“尽管我们参加的项目不同,但一个人的求索之路上,是一群人的并肩前行,这也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张文俊说,在遇到困难时,有室友的鼓励;
遭遇挫折时,有室友的安慰,回想起参加竞赛的日子,几个月的共同坚守是他们前进路上有力的足迹。有彼此的相互扶持,才能取得不俗的成绩,他们获得了机械设计竞赛省一等奖,之江杯二等奖,运河杯三等奖等的好成绩。
积极参加活动 军人风采在校园延续
“当时参军入伍,就是想着去报效祖国。”孙立洋回忆说,在部队的岁月,让他们真正明白了何为家国,“现在退伍回来了,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以不同的身份继续贡献我们青年的力量。”
虞天俊和杨杰也表示,部队的两年生活磨炼了他们的意志,给了他们变得更加优秀的不竭动力。卫生督导、文明校园巡查、疫情防控宣传……在学院的各项事务中,总会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哪里需要哪里搬。”前不久,学院提议并组织开展了“21天健身打卡计划”活动,其中张文俊和孙立洋化身健身主播,每天晚上进行无器械健身教学直播,带领同学们在疫情期间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听张文俊说,健身活动打卡从4月26起开始,有近800名同学报名参加了,他们不仅每天坚持锻炼,还在钉钉群做好每日跟练情况反馈,在同学们之间反响特别好,这也让他们很欣慰。
尽管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四个大学生有着同样坚毅的性格,他们约定,在未来的日子,要始终保持这样的军人风姿,将优秀作风发挥到每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