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丽水/封面故事 | 从“泥腿子”到“精英技师”!他为世界一流企业造轴承
封面故事 | 从“泥腿子”到“精英技师”!他为世界一流企业造轴承

3月28日,走进浙江诚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高精度数控加工设备一字排开,不同规格的轴承产品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

在整齐堆放着的加工、待加工的轴承产品旁,该公司的工作人员陈金福正在调试生产设备,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身穿蓝色工作服、戴着袖套、手套,在生产车间忙活的中年男子,竟是一名“精英技师”。

今年的44岁的陈金福,花了16年,完成了从“泥腿子”到“精英技师”的逆袭。

千米高山走出来的“泥腿子”

从海拔一千多米的崇头镇沙埔村林山老家走出来的“泥腿子”到生产车间的“精英技师”,从从事单机操作到开发高精密连线套圈生产设备,从月工资1500元到15000元,见证公司产值从1千万元到1.5亿……

仅有初中学历的陈金福,为何能走出一条“逆袭”路?

1979年出生的陈金福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面朝黄土背朝天,打小和土地打交道。

2007年,他跑到了云南和亲戚种植了5年的黑木耳。

可他深知,“有技能才能有希望!”

种植木耳之余,他捣腾机械,自学了电气焊。

2012年,他从“木耳地”转场到了家乡云和,开始与机械打交道。

那一年,经人介绍后,他进入了浙江诚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技工。

诚创精密机械是一家省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精密轴承套圈制造、精密机械锻造和冲压、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等精密机械业务。

在生产车间,一般新来的员工平均要花半年多时间,才能慢慢一个人操作设备。陈金福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便熟练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技能。

通过不断摸索和学习,他不仅能独立操作生产设备,还能简单维修出故障的机器,给公司前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云和首套连线设备的“攻关者”

轴承是旋转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在浙江诚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各式产品看起来可能平平无奇,但各个产品却都经过了精雕细琢。

“当时,云和县轴承行业产品档次普遍不高,靠互相压价求生存的市场环境,让我们意识到必须放弃低端竞争,向开发高精密轴承套圈,抢占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战略目标转型。”该公司副总经理潘伟东告诉记者,面对客户日益增加的产品需求,公司于2008年引进了新的连线设备,并组织开展“零缺陷精密轴承套圈”技术创新。

相较于以往的单机设备,连线设备具有效率高、质量稳等特点。但云和没有技术先例,调试机器成了第一道难题。

浙江诚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80%的员工,是云和下山转移农民;研发力量,成了公司最为紧缺的资源。

可攻克技术,研发人员是关键。“我们请了四个大学生没有攻克下来,又请了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过来,也没能成功,我们只能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员工。”潘伟东说。

很快,报名参加技术攻克的员工纷纷“碰壁”,大多泄了气。唯独,陈金福还在坚持。

“要干就要干出样子来。”凭借一股子冲劲和韧劲,陈金福暗下决心,跟自己较上了劲。他和公司技术攻关小组一道,经过半年的调试和钻研,终于成功开发了第一套高精密连线套圈生产设备,并投入生产。

这也是云和轴承行业的第一条连线设备,公司由此研发的“零缺陷精密轴承套圈技术创新”项目也通过省级技术创新项目验收。

有了这个核心技术和竞争力,2008年,浙江诚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也成为了向SKF、NSK和舍弗勒公司等世界一流轴承公司供货的套圈生产企业。

生产车间里的“夫妻档”

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后,陈金福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常常自己摸索研发,朝着一个个技术目标迈进。

“现在很多公司的新产品都出自他手,为了保护创新,我们把新产品的定价交给了第一个开发的人。”潘伟东说道。

在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的加持下,浙江诚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新发展。

抓住中国制造到创造的崛起、世界轴承产业梯度转移和中国轴承进口替代的历史性机遇,浙江诚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融入全球轴承和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格局,率先与世界著名轴承公司进行合作制造,成长为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精密机械同行业领先企业,成为云和首家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的企业。

陈金福和家人在云和也过上了理想的生活。2012年,她的妻子也来到诚创从事检验工作,和陈金福一起成了车间里的“夫妻档”。

如今,陈金福也开上了小汽车,还在县城的现代化小区安了家,一对儿女在县城上学,小日子越过越甜。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