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丽水/封面故事丨方松林:木偶戏依然透着灵气
封面故事丨方松林:木偶戏依然透着灵气

方松林是龙泉提线木偶丽水市级非遗传承人。他办了家庭农场,养了三百多头猪和一两百只鸡。

村里有人问他:你农场这么赚钱,还去演一两百元的木偶戏,现在还有谁会看?

“说实话,木偶戏我怎么可能放得下?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无法用价值来衡量。”

方松林与木偶

偶戏由于规模少,设备简单,行动方便,适合山区农村走村入庙演出,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外出江西、福建及邻近的县去演出。

其内容丰富,剧目众多,唱腔优美,表演细腻,表演难度大,能学会的人极少。

龙泉市城北乡的木偶戏有300多年历史,城北乡木偶戏有两个派系,一个是东书姜家木偶戏,一个是南溪木偶戏。

木偶戏班人员虽少(一般只有5-7人)但木偶演员却很多,一般都有三十几个,生、旦、丑、未各种角色齐全,必要时,还可通过换服饰、换面盔来增加木偶演员数量。

今年方松林50多岁,在16岁时开始拜师学艺,一直断断续续演到现在。

方松林20多岁时,演出算是正式交到他手上。去村里演戏的时候,一进村,不管老少,全都跑到村口来接。

“戏班子来啦,戏班子来啦!”

“这个紧要关头,你怎么能停呢?”

“好!好!好!”

“那时候做梦都在唱戏,平时演戏的时候整个人都融入到剧情里面。自己就好像是戏里的人物,戏里的悲欢离合,就像是自己的悲欢离合。”

提线木偶艺人

戏里的喜怒哀乐影响着观众,观众的喜怒哀乐同样牵动着方松林。一场又一场,一年又一年,木偶戏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他割舍不掉的一部分。

方松林介绍,南溪木偶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这些木偶的年纪比他们大多了,最老的一只木偶是光绪二十三年的。“木偶的衣服是不脱的,旧了就在上面套一层,要换角色了也套一层。时间久了,木偶穿的衣服就有很多层了。”

剧团的木偶见证了一段远去的历史,层层衣物显示着时间的久远。但在木偶艺人的手中,木偶依然透着灵气。文官武将、小媳妇老妇人、黑脸包公、活菩萨济公等形形色色的角色,被演绎得活灵活现。

可近十几年来,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木偶戏一下子受了冷落。

在最鼎盛的时期,一年可以有几百场演出,且场场座无虚席,而今一年最多不过演个二三十场。

提线木偶戏表演市场逐渐萎缩,表演和造型艺人也在大量减少。

为了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它重放光彩,方松林在龙泉市东升小学创建了提线木偶传承基地,隔三差五的去演出并给孩子们上课,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木偶,亲身感受领略木偶戏的表演技艺和独特魅力。

给孩子们表演木偶

“现在,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校也开设了乡土文化课程。今天的木偶戏,学生们都很爱看,小手都拍红了。”方松林说,唯一的遗憾是木偶戏用方言演唱,很多孩子听不懂。民间很多传统艺术的出路都在于创新,他们的木偶戏也要在剧目、表现形式上有创新,更好地传承下去。

今年方松林也收了几个徒弟,排演的节目,引起孩子们的一片叫好。

看着孩子们很喜欢,拉着木偶不放,方松林心里也感到很欣慰。

相关专题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