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弄潮·快评丨造“娘炮”如"夭梅病梅",谈何审美多元?
弄潮·快评丨造“娘炮”如"夭梅病梅",谈何审美多元?


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说,彼时彼地盛产病梅,因为所谓的文人画家认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所以有专门的商人不惜“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文娱圈的“娘炮”风,做的就是这种“夭梅病梅为业”的生意。

“娘炮”本来是少数特定群体的特殊风格。一些男性,以阴柔为美,打扮中性,妆容精致,举止柔媚,表现出强烈的女性化特质。虽然从词源上来看,有些贬义,但是古今中外的艺术史、文学史上,中性风的名人不在少数,国粹京剧男旦更是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在一片舒展的梅林中,偶然发现一株婀娜多姿、疏影横斜的歪梅,或许别有情致。但要是有鬻梅者为了赚钱,专门干“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的事,整出一片病梅林来,你说倒不倒胃口?

文娱圈就有这样一帮“蠢蠢求钱之民”,与资本一拍即合,通过造星运动,向粉丝批量包装输送的“娘炮”偶像,在年轻人圈层大肆宣扬“腐女”“耽美”种种亚文化,男艺人个个“粉面红唇A4腰,wink吐舌萌萌哒”。到了“皆病者,无一完者”的地步,是正常的审美吗?是健康的业态吗?

答案显而易见。不要试图以“审美是多元的”为“娘炮”风大行其道开脱。审美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无疑是有导向性的。如今在文娱圈开道的,显然不是受众的精神文化审美需求,而是无底线的逐利冲动。

“娘炮”风格作为日韩娱乐模式进入中国的衍生品,它精准狙击女性消费市场,具有低成本、好打造、可快速复制的特点,带着十足的工业糖精味,所以被大量繁殖。

最终,当观众打开屏幕,每一个男艺人都在扭胯。如何彰显审美的多元性?恰恰成为审美单一性的典型写照。

“病梅”当道,必须有力量“誓疗之”。看清“娘炮”风是如何成风的,看得清“鬻梅者”打的什么算盘,才会更理解什么叫尊重审美权利,什么叫尊重人的多样性。

就像波兹曼说的,“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