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原点观察丨省委书记和省长为啥这么重视这件事
原点观察丨省委书记和省长为啥这么重视这件事

1623755860278_60c88c54159bb84e1d398813.jpeg

6月15日下午,省委书记袁家军,省委副书记、省长郑栅洁会见了省“鲲鹏行动”计划第二、三批16位专家代表,并为他们颁发证书。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元勇 摄

(一)

6月15日,浙江科技界迎来了一件盛事。浙江高规格举办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省委书记袁家军,省委副书记、省长郑栅洁出席。

这当中,有两个细节颇值玩味。

其一,奖励大会上,一批科技工作者获得表彰,获得2020年度浙江科技大奖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省委主要领导离开座位,走到就坐的主席台前,亲自为其颁奖、佩戴奖章。

其二,大会结束以后,几乎是无缝衔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一同会见了省“鲲鹏行动”计划第二、三批专家代表。专家代表们一一发言后,省委主要领导与他们分享了浙江推进科技创新的思路和举措,言辞恳切、推心置腹。

值得注意的是,奖励大会和会见专家代表,省委书记和省长都是一起行动、双双出席。这样的安排当然不是巧合,它所指向的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对科技人才这一群体的异常尊重、高度重视,更是浙江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决心和魄力。

(二)

科技创新在工作全局中的地位,自不待言。

浙江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在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具有牵动性、创新性、突破性的“十三项战略抓手”中,三大科创高地排在第一位。

再来看,刚刚闭幕的浙江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当前要抓好八个方面创新性突破性重大举措。排在第一位的,同样是强化科技创新,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

谋科技创新,浙江的雄心是创新策源地。让不少“鲲鹏行动”计划专家印象深刻的是,在当天的会见上,省委主要领导提到,希望共同推动浙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蓄水池、创新策源地。

创新策源地不是新概念。去年下半年,省委主要领导在调研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时提出,要加快把科创大走廊建成创新策源地。

何谓策源?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要求。同样是上次调研时,城西科创大走廊被赋予了“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第一流的事业需要第一流的人才。尤其是对于科技创新这件大事,人才是最根本、最持久、最强大的牵引力。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浙江在大手笔布局高层次人才引育上的苦心和作为。

最受瞩目的当数2019年底启动的“鲲鹏行动”计划。这一重磅引才计划引人瞩目:“鲲鹏行动”计划,目标未来5年,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集聚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人才。

从省“鲲鹏行动”计划第二、三批入选专家来看,不乏85后,甚至是90后。假以时日,这些新鲜血液给浙江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动能必定不容小觑,创新策源地这一目标也愈加清晰可感。 

(三)

这次奖励大会上,还有一个“第一次”:一批市(区、县)获得“科技创新鼎”——获表彰的是2020年度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授鼎,是肯定成绩,也是明确责任。“科技创新鼎”揭晓,说明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要压实给各地各部门。 

说起科技创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这么高大上的事,应该是国家、省里操心的事吧?是大企业大集团才能做的吧?

从这次获颁“科技创新鼎”的地方看,很多区县并没有什么大帽子,甚至还有一些普通的山区县。这样的地方,怎么抓科技创新?

新昌是一个熟悉的名字。2018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新昌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县域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并作发言。

公认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典型山区县,曾经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却走出了一条立足山区实际符合自身发展的科技创新之路。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条原则:“不求最好,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为所用”。

近些年来,新昌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公开报道显示,仅2019年,新昌县就引进落户“海内外英才计划”人才23人,“天姥精英”高层次人才15人,入选绍兴市首批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14人。

小县也要有大雄心。新昌经验蕴藏的启示值得深思。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对各地各部门来说,科技创新并不遥远,也并非不能有大作为,而是要结合地方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想方设法探索出一条路来,坚持不懈地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