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0 07: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相同的盒子中放置不同的商品,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哪一款,但有一定概率能够抽到自己心仪的商品——时下,这种叫“盲盒”的消费非常火爆,有的消费者甚至到了“买买买”停不了手的地步。盲盒为何能如此畅销?有哪些潜在消费陷阱?又该如何治理市场乱象?
“盲盒”存在过度营销、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除了最初的玩具,眼下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商品的销售都掀起了“盲盒风”。有调查显示,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百亿元。
中消协提示,“盲盒热潮”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经营者营销花样很多,有的是通过与明星、网红主播等合作,提高曝光率;有的是通过玩家分享、讨论、交换等方式,唤起消费者的收藏心理和炫耀心理,激发购买欲望;还有的打造“系列”概念,并设置一个最难获得的“隐藏款”进行饥饿营销,而抽中概率极低。
“这种类似于抽奖的营销策略,鼓励消费者开展非理性消费,是商家吸引青少年群体的营销方法之一。”中消协投诉部主任陈剑说,青少年群体好奇心强、喜欢攀比、消费观念尚不成熟,容易为盲盒“上瘾”,有的甚至为了抽中“隐藏款”而直接“端箱”——为买到只有1%甚至概率更低的商品,将上百个盲盒全部买下。
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盲盒与普通商品相比,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宣传来选购,这就很容易被商家的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颜色款式不符等虚假宣传所误导。
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者拆开盲盒后,有的产品可能不符合有关国家安全标准;有的可能是假冒的山寨品或者二次销售品;有的是没有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以及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还有的存在划痕、掉漆、污渍等质量瑕疵。
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有消费者反映一些商家“店大欺客”,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只换不退;还有消费者反映商家售后服务效率低下,对消费者的问题一直拖延处理。
经营者须承担质保责任,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很多没有市场竞争力甚至滞销的商品,在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作是‘清库存’的工具,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丢掉了长远的口碑。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陈剑说。
爱生气伤肝是真的吗?
1越休息腰越痛 警惕患上“脊柱关节炎”
2三八节快到了 看看杭州女神最爱的是哪种花
3志愿服务 添彩亚运
4建德市更楼街道:分类分出示范 带头做出先进
5体彩“排列3”2000万大派奖今日正式开启!
6激活夜经济 游客接踵至 宁波消费业态“夜放花千树”
7建德更楼:一针一线献礼亚运会
8中国移动在嘉兴南湖举办“红色传承映初心、党旗飘扬在一线”浙江片区宣传教育活动
9这群绍兴中学生走上街头 倡导文明用餐新“食”尚
10
最新评论(8 )
暂无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