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3 14:25 |浙江新闻客户端 |王诗婷 孙磊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同比增速7%以上,增速位居省市前列。迈过而立之年,杭州市滨江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成绩单。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水平治理,年轻的“国际滨”,是以怎样的基层治理,来回应时代需求、人民期待?日前,我们深入走访了钱塘江畔的这片创业热土。
“心防工程”护航长治久安
春节将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在滨江,有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高素质人才,如何让这一群体安心留杭过年?滨江着力部署的“心防工程”发挥了作用——
人们关注微信公众号“平安滨”,点击“网友互动”中的“心灵驿站”,就可以获得智能机器人的实时在线的私密心理服务。
“心灵驿站”收到“回不了家,想爸妈……”“双休日很孤单……”等情绪方面的求助后,智能机器人会根据求助者的职业、年龄、性别,按需提供互动咨询、7天走出焦虑不再烦躁、落日冥想、减压游戏等解决方案。界面显示,已经有17000多人领取了“7天走出焦虑不再烦躁”计划。
滨江区委政法委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以来,他们针对疫情引发的紧张和焦虑等大众心理,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和浙江省康复中心等17家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依托连信科技等企业,线上建设社会心理服务数字化体系,线下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布局各类心理服务实体阵地近百家,辐射至部门、企业、学校,织密社会心理健康防护网。目前,全区已经形成前端智能服务、中端监测预警、末端精准干预体系,覆盖全区2万余名用户,实施心理评估与干预3300余人次,智能干预有效率达71.4%。
当前,为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开年复工复产工作,滨江区委政法委将进一步开展“非接触式”心理服务护航大众情绪稳定,为化解社会矛盾打下坚实基础。据悉,滨江已经将社会心理服务数字化平台接入杭州城市大脑数据驾驶舱,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服务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场景应用,助力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数字化治理“滨江模式”。
“和滨江”为百姓定分止争
随着“国际滨”的高质量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日益精细,业主、业委会、物业等多方矛盾逐渐显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滨江在区矛盾调解中心成立“和滨江”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专门破题或小或大、或繁或简的物业纠纷,以及区法院移送调解的物业纠纷案件。
近日,“和滨江”物调会就化解了一桩拖欠物业费数年的案件,而起因却令人哭笑不得——
几年前,一名业主向物业反映:“车库道闸太长了,人行空间的宽度只有40厘米,像我们这种体型高大的,侧着身子也难走啊!”
当时,物业表示,道闸的规格都是按照标准设计建造的,符合规范,不愿修改,业主也以此原因拒绝缴纳物业费,3年下来,拖欠了3000多元。
开调解会这天,物调会主任项朝阳把物业经理拉到一边:“处理业主意见不能这么教条啊,做事情要灵活一点,他说40厘米太窄了,改成50厘米既不违反规定,又不影响安全,既方便了业主又解决了难题,两全其美啊!”
物业经理一听有道理,立马联系施工方进行整改。结果,上午改完道闸,下午业主就补缴了物业费,这桩陈年公案就此了结。
项朝阳介绍说,“和滨江”有专职调解人员5人,由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和多年从事法院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适合滨江的“七心”工作方法:细心找准解决纠纷的切入口,用心学习行业法律法规,虚心倾听各方声音、换位思考,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以责任心力所能及化解纠纷,以公心处理问题,坚决不让老百姓伤心。同时,对物业纠纷进行项目化梳理归类,坚持“一类一方案”,提升调解质效。
据了解,“和滨江”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运行一年多来,供接收法院移交案件103件,调解成功78件;接收“一码解纠纷”线上推送71件,调解成功46件,信访量大幅下降,柔性调解营造和谐氛围,有效推进了诉源治理。
3月1日 杭州将全面开启积分落户、积分入学受理工作
1浙A车牌本月个人最低成交价近5万 3月1日新政实施
218条断头路年内打通 杭州将实施联网路三年计划
3“30秒入住”覆盖618家酒店民宿 杭州凭什么做到这么快?
4元旦春节曝光问题85起183人 清廉杭州推动“十四五”新貌
5全国首批!杭州获批开展电梯智慧监管试点
6最新通知:今晚灵隐寺不对外开放 元宵节白天正常开放
7在杭州12个空中巡区执勤 “无人机交警”是怎么干活的?
8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 杭州这些个人和集体在列
9Up杭州·联连余杭丨3亿岁的植物界“大熊猫”中华水韭 大批现身杭州
10
最新评论(8 )
暂无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