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13:39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戴虹红 通讯员 杨陶玉
“医生,能给我配点治疗骨质疏松的药吗?”近日,70岁的张大爷在老伴顾大妈和女儿的陪同下,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边平达主任医师的骨质疏松专家门诊,想要配点药吃吃。
张大爷刚落座,就急着掏出一张足跟骨骨密度报告:T值-2.5,诊断骨质疏松。“社区体检结果出来了,听说得了这个病容易骨折,我腿脚不利索,就怕万一骨折就……”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边平达却认为,张大爷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小,可能不需要吃药,倒是顾大妈有可能患有骨质疏松,需要服药,建议两人先做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测定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检查。
“爸,那就再做一次吧,又没有创伤的。我妈也65岁了,从来没做过骨密度,一起做了吧。”陪同前来的女儿说。
检查结果与边平达的预判一样——大爷的骨密度正常(T值为0.3),且其骨质丢失较慢,目前暂时不需接受药物治疗。反而是顾大妈,骨密度虽然处于低骨量阶段(T值为-1.8),但其骨质丢失速度快,需要及早使用双膦酸盐等抗骨吸收药物。
据2018年中国(大陆)骨质疏松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0.7%,而女性为51.6%。可见,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而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约是男性的5倍。
可能有人会问,顾大妈目前还只是低骨量,不是骨质疏松,可以不治疗。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边平达强调,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骨密度高低并不是最主要的,骨质丢失快慢才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骨质疏松防治的直接目标,就是把患者的骨转换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
在DXA骨密度的检测结果中,T值具有诊断价值,但它并不能作为临床治疗的界限。也就是说,T值仅能够证实一个人是否患有骨质疏松,但并非只有骨质疏松才需要治疗。如果骨丢失速度过快,低骨量,甚至骨量正常的人,同样也需要治疗。
老年人被骗了怎么办 维权便利才能放心消费
1一位妈妈寄来感谢信 感谢“便民杭州”帮儿子落户
2浙江老人响应“就地过年”:不管在哪里 都是一家人
3浙江各地@老同志:引导亲友 当好践行者与宣传员
4百岁“潮翁”喜喝茶好心态 用键盘敲出140万字
5养老院活动分批次小班化 大门关了年味却不少
6诗文|兄弟马拉松
7怎么过个健康快乐的好年 看网友们“疫”起话年
8诗文|劫后余生的邮差
9
最新评论(8 )
暂无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