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11:24 |浙江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林乐雨 通讯员 张玥洁
冬季进补,来年打虎。进入深冬后,气温骤降,不少人计划着通过食补和药补保暖御寒,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此,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喜德提醒,进补不要踩入误区。
进补误区一:以药代食
不少人认为,进补就是吃中药,更有甚者用补品代替一日三餐。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相对来讲,食补比药部更加温和,所以如果没有特殊的疾病,最好采用食补。即便真的需要药补,也要对症下药,胡乱进补只能加重病症,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进补误区二:越名贵的药材,滋补力度越大
一些人不惜花高价买燕窝、鱼翅等保健食品进补。其实,这些昂贵药材进补功效未必就好,而很多便宜的食物也有食疗价值,如铁棍山药、板栗可健脾胃;红枣、桂圆可养血安神等等。
“缺什么,补什么”是中医进补的基本原则,不要以价格分高低,关键是看自身哪项功能较差,再根据体质选择相应补品。
进补误区三:不辨体质进行药补
进补需要因人而异,虚者补之。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体质较弱,适合适量进补;生理机能旺盛的青壮年,并不需要特别大的进补。
进补误区四:不分地域,盲目食补
地域不同,气候差异大,进补也各有侧重点。西部及北方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用温热之味,如牛肉、羊肉、参茸等,这类食物具有很好的御寒助阳功效。
气温相对较温暖的长江以南地区,日常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鸡、鸭、鱼类是不错的选择。
进补误区五:忌过量食用
有些人认为,多吃点补药总是好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殊不知,秋冬过量进食补药,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反而伤身体。
肉食虽然可以给身体增加热能供给,御寒健体,但一味的进补肉类,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同时,肉类不易被消化,吃的太多,肠胃易有负担。如果进补过度,很容易给心脑血管增加负担,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进补误区六:只进补,不注重运动、起居调整
中医提倡养生进补除了食补、药补外,还包括运动锻炼、起居和精神调整等形式。
适度运动、顺应天气调整起居能够促进肠胃吸收,提高新陈代谢,强身健体,增加免疫力。只有在进补的同时坚持运动和起居调整,补品才能更好地在人身体内发挥作用。
老年人被骗了怎么办 维权便利才能放心消费
1一位妈妈寄来感谢信 感谢“便民杭州”帮儿子落户
2浙江老人响应“就地过年”:不管在哪里 都是一家人
3浙江各地@老同志:引导亲友 当好践行者与宣传员
4百岁“潮翁”喜喝茶好心态 用键盘敲出140万字
5养老院活动分批次小班化 大门关了年味却不少
6诗文|兄弟马拉松
7怎么过个健康快乐的好年 看网友们“疫”起话年
8诗文|劫后余生的邮差
9
最新评论(8 )
暂无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