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14:53 |浙江新闻客户端 |胡欣红
为加强对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的引导规范,强化导向和价值引领,营造行业健康生态,防范遏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有关封禁未成年用户直播打赏功能的规定,引发了舆论热议。
13岁女孩花光父母25万积蓄打赏网络男主播,11岁男孩花光40万卖房款,11岁女孩在主播教唆下打赏近十万……时有发生的未成年人“败家”打赏事件,经常刺痛公众眼球,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对直播打赏进行规范。
针对问题频发的未成年人打赏现象,今年5月份最高法出台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明确表态未成年人网络打赏无效,监护人可以要求退还。虽然有了法律撑腰,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网络打赏退还问题上就没有任何障碍了。从现实情况看,常常要面临举证难、维权难之类的问题,一般都要大费周折。
换言之,对直播打赏的规范不能停留于事后退还,更重要的是事先就要做好防范工作,才能切实杜绝这种“败家”的充值打赏行为。此次广电总局重拳出击,明确封禁了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可谓釜底抽薪之策,有望根治未成年人打赏顽疾,公众纷纷拍手称快。
肯定之余,也不能高兴过早,认为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了。简而言之,封禁未成年用户打赏功能的前提是要对“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界定用户是否属于未成年人。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前相关部门就出台过针对未成年人的“实名认证”规定,但现实中不少平台却出于利益等考量,玩起了“花招”,让“实名认证”制度形同虚设。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部分直播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比如,在充值环节,斗鱼和酷狗规定,“对于未成年用户使用本服务过程中的行为,以及因使用本服务产生的一切后果不承担责任”。创造与魔法、天龙3D,体验人员使用未实名认证的华为账户进行登录,也可以充值消费。奥特曼传奇英雄,以未满十岁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注册,体验员连续充值5次,金额从6元至258元不等,不受限制…………一路“绿灯”,“熊孩子”们岂能不趁虚而入?
鉴于上述教训,《通知》要求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等措施,确保实名制落到实处。但是,在利益的诱惑之下,会不会继续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也不能大意。
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通知》不仅是倒逼运营商闻风而动把好关口,其实也是在提醒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和管教。在下载、安装、注册、使用、支付的各个环节上,监护人都有机会尽到监护责任,监护人不作为就是对未成年人的变相放纵。绑住熊孩子的“败家之手”,需要相关各方勠力同心,紧密合作。
之江观察丨争做新发展阶段的“长跑冠军”
1弄潮·快评 | 浙A号牌“双限”新政发布,新变化折射真需求
2《常修泽学术自传》丨个人的经济学探索与时代
3今日说丨补出不“漏风”的好日子
4有感而发丨到基层汲取“源头活水”
5
最新评论(8 )
暂无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