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19:38 |浙江新闻客户端 |杨轶清
浙商素以务实稳健,生命力强,失败率低著称。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知名浙企经营陷入困境及至破产倒闭的情况,引发关心浙商发展人士的关注和思考,有些人甚至担忧起浙商发展的未来。
这种担心,其实大可不必。无庸讳言,近年来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一些浙商企业发展确实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值得总结反思。
但是,如果因此担忧浙商发展未来,那就是“杞人忧天”了。
实际上,无论是整体实力还是标杆人物,浙商都仍然是当代中国第一商帮。
在今年的世界500强榜单上,5家浙江企业上榜,新增2家,其中4家为民企,而且排名大幅上升。浙江450家A股上市公司,2019年三季报显示,亏损的只有35家,盈利面超过92%。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科创板受理企业也居全国前列。代表新技术和成长性的独角兽企业,杭州上榜21家,仅次于北京上海,超过深圳广州居全国第三。
可见,中国经济发展有韧性,这其中浙江经济的韧性更强,因为浙商的韧劲和企业家精神更突出。
树大就会招风。正是因为浙商发展最受关注,一些浙商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自然也格外受到关注,甚至会被放大。比如在某头条上,时常会出现对近年来几家深陷债务危机浙江企业的报道,标题乍一看耸人听闻,内容实则为翻来覆去炒冷饭。
但是,抛却那些蹭热点报道普遍存在的似是而非,也必须看到,近年来一些浙商企业出现的问题,确实也暴露出一些带有一定共性的软肋和短板,是值得我们思考甚至警惕的。
我们常说浙商是“逐水草而居的骆驼”,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浙商。第一代浙商大多出身草根,务实勤奋,吃苦耐劳,商机意识敏锐,行动力强。大多数浙商创业的初心就是为了生活富裕,在完成原始积累、实现财务自由之后,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找到新的驱动力和新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熬一熬,恐怕熬不过去。继续穿新鞋走老路,或者穿老鞋走新路,恐怕还会遭遇困难,甚至生存危机。
企业作为个体无力改变大环境,唯有以新的理念和路径,才有可能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
其一,戒掉对规模的追求。
首富情结也许不是浙商的普遍追求,但龙头地位却是他们的心病。我曾经听一位百强县的十强企业负责人说:“我并不追求哪怕县里的首富地位,但我希望做到县里前三强,最好是行业全国第一。”这是企业上规模之后很普遍的心态。
在现实中,规模意味着更多的资金、资源、荣誉等,但并不意味着抗风险能力。我们现在的各种500强排行榜,排名依据就是营业收入,本质上还是500大。做大和做强并不矛盾,但先做大再做强,到最后很可能“做没了”;先做强再做大,才有可能真正做大。
规模取向,热衷并购,外延式扩张,把冲百亿、冲千亿,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外部形势趋紧,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时,积累的风险和内部管理的短板就有可能爆发为危机。
其二,不依赖短线收益。
注重短期收益,其结果是短期行为。比如都知道研发很重要,但在现实取舍时资源往往都倾斜到营销上。所有的企业家都痛感人才的重要,但真到确定待遇时很难不肉痛,因为我们观念上能够把人才当资本,但还是习惯把薪酬作为即期成本。
持续重视人才、研发、战略、文化、品牌等长线投入,才有可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其三,面对诱惑增强定力。
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往往始于激进的战略。很多倒闭企业负责人事后反思,为什么当初杠杆放得这么长?当初流动性宽松,贷款、发债很容易,银行行长还送钱上门,上市公司股份还可以质押。等各个融资渠道用足,发现债务大山已经摇摇欲坠。
面对诱惑,我们需要定力,这是避免犯错误的关键。
此外,企业面临的政策导向,市场需求,技术换代等市场环境,热点年年在变。不关注变化,始终呆在原地不动,你是保守主义者;始终在追逐热点,你是机会主义者。把握好机遇和风险之间的尺度,正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
这些年出问题的大企业,产业上大部分是典型的多元化。机会导向的结果是不聚焦主业;主业不强导致企业热衷寻求新行业,其结果是恶性循环。
对于身处困境的企业来说,该处置的资产或业务,迟卖不如早卖,侥幸等别人来救,不如果断自救。
(作者为浙江省重点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2019五大学科竞赛收官 浙江金牌数全国第一 哪些高中表现抢眼?
1一体化交通体系怎么建?长三角示范区要这样布局
22019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揭晓 “良渚热”下看考古新走向
3浙江这场年度重要考古发现汇报会 听听唯一的女演讲者怎么说
4勇哥,战友盼你归来:追忆因公牺牲的诸暨民警张勇
5再忍受两天逼近冰点的气温 冬日暖阳将成主角
6超越所有男兵勇夺第一 这位00后女狙击手是个浙江囡
7观影福利丨让黄轩亲口告诉你 为什么《只有芸知道》
8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浙江发力补齐农村民生短板
9关于未来城市的样子 这场论坛上专家画出了这幅蓝图
10
最新评论(8 )
暂无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