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我的父亲钱学森——《他日归来:钱学森的求知岁月》读书分享会”在杭州图书馆举行。钱学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教授为现场的150多位读者分享了父亲钱学森求知岁月里的故事。
有专门从上海、武汉来的读者,也有了解钱老经历、曾经在工作和生活中与钱老和蒋英先生有过交集的同龄人,还有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学生——他们怀揣着对钱老的敬佩之情以及想近距离感受钱老的心情,向钱永刚教授提出了问题。
有读者提出,《他日归来》图书通过描摹钱学森的人生起伏,回答了“钱学森之问”,而在钱学森的早年求知岁月中,有哪些因素成就了后来的科学大师钱学森?对于这个问题,钱永刚教授从钱氏家族、家风家训,以及钱学森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谈起,强调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钱永刚教授认为,现代教育不仅要加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更要注重形象思维的锻炼,并以钱学森的几个小例子来讲述其对形象思维的重视。其次,钱永刚教授认为钱学森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己刻苦努力”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贵人相助”,钱学森这个相助的“贵人”便是其留美时期的导师冯·卡门,钱永刚教授为读者讲述了钱学森在留美岁月中得到冯·卡门相助的具体过程。
还有读者特别提出想听钱永刚教授讲讲钱老生活中有趣的小故事,能更近距离地感受真实、鲜活的钱学森。为满足现场读者的好奇心,钱永刚教授讲述了钱学森是一位狂热摄影发烧友的有趣故事,他曾把全家一个月的饭钱都用于照片胶卷的冲洗,还讲了钱学森与夫人蒋英生活中的相处片段。原来,生活中的钱学森还烧得一手好菜。他不仅是一位专业的音乐评论家,而且还是一位具有专业水平的次中音号乐手等。
钱永刚教授的分享时而严肃认真,时而幽默诙谐,在回答读者提问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思考。钱永刚推荐大家阅读《他日归来:钱学森的求知岁月》一书,这本书不仅叙述了钱学森如何经过科学觉醒和个人奋斗从普通学者成长为世界科学家,展示了钱学森如何树立“科学报国”初心的思想启蒙过程,还描述了钱学森如何实现财务自由以及组建家庭后的生活。
分享活动结束后,有15位读者获得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赠送的钱永刚教授签名版图书,部分读者也带着事先购买的图书请钱永刚签名留念。